<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老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赣服通
        赣政通
        吉岗即聘
        顶部
        农耕文化
        来源:市文广新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3 13:29:16   点击数: 打印本页
        字号:

          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基础,吉安的农耕文化曾十分发达。前面已述,南朝的陈霸先登上帝位,改朝换代,是吉安人民为他提供了大量军粮。他积谷巴丘,委派胡颖为县令,沿赣江两岸广收军粮50万石。若按当时全市人口33万计算,人均1.5石,折合为人均贡献90公斤,这件事发生在公元551年间,可证见当时吉安的粮食生产水平。

          自唐、五代至宋、明、清,体育365网投_365bet365用址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的丘陵,山地垦殖面积不断扩大,“自邑以及郊,自郊以及野,峻岩重谷,昔人足迹所未至者,今皆为膏腴之壤。”(曾安止《禾谱》序)就是说,在宋代,吉泰平原就已成为赣中粮仓。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任泰和县令的黄庭坚曾深入山区,考察民情,作诗10余首,有“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句;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年)诗人张孝祥进入清江、新淦境内,见“沃址百里,黄云际天”,感叹“他处未有也”,并赋诗:“野水弥漫欲涨川,稻云烘日更连天……黄犊眠处高树荫,白鸡啼时远炊烟。”

          农耕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是宋哲宗时,泰和人曾安止撰写了农学专着《禾谱》。仅从残存书稿来看,就已记录当时吉泰平原栽种的50多个水稻品种。苏轼贬往岭南,过泰和,得见此书,惜其只记农作物而未记农器具:“过庐陵见宣德郎曾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所缺,未谱农器也。”于是东坡先生将他在湖北武昌见过的农器具秧马描绘一番,并作《秧马歌》附《禾谱》之末。到南宋时,曾安止侄孙曾之谨“追述东坡作歌之志”,撰《农器谱》与《禾谱》配套,并寄给当时大诗人陆游,陆游赋诗感叹农艺农事不为世人所重。曾氏祖孙能在那个重功名仕途的年代总结农业科学,并因此与当时文坛大家建立友谊,是吉安农耕文化的骄傲!还有麻、桑、茶、果的栽种,代有珍品,时有贡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主办:体育365网投_365bet365用址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体育365网投_365bet365用址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大数据中心  地址:体育365网投_365bet365用址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城南行政中心
        ICP备案编号:赣ICP备11005266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8000051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