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宋代以前的民间祭祖活动多在家庙或陵地举行,受帝王宗庙,尤其是唐代以后册封元勋功臣,敕建祠庙的影响,以祠庙祭祖代的形式逐渐进入民间,元代以后基本形成定制,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北民南迁较为集中的南方更为盛行,几乎村村建有祠堂。有的家族繁衍迅速,人丁兴旺,分堂分房,别派别支,除了总祠以外,派有派祠,堂有堂祠,房有房祠,支有支祠,形成了支、房、堂、派、总的宝塔式祠堂结构,加上朝廷赐建的个人专祠和旌表修建的节孝祠堂,祠堂多达数十个。
祠堂是家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物、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的重要活动场所,集祭祖和管理、崇拜和权力为一身,神圣而庄严。作为家族的门脸标志,往往是村落集镇中最宏大,最庄严的建筑。
曲濑乡卢家洲卢氏总祠,除了门楼饰以如意斗拱外,祠内的8座门、16尊石础、24条墙角石以及长 5.73米 ,宽 0.48米 ,厚 0.30米 的明阶石皆使用整块汉白玉材料,被人称为“玉祠”;富田王氏总祠诚敬堂面阔 44.3米 ,进深 82.3米 ,建筑面积3,645.89平方米,整个祠堂分为五个层次,正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七架梁,穹窿状藻井,最大的一根金柱直径达1.02米,人称“王家大祠堂” ;富田陂下村(胡氏),全村现有1800余人,400余户,390余幢古建筑,拥有36座古祠堂,而且建筑规模都很大。
根据祭祀需要和使用合理,祠堂多的村落往往规定了各个祠堂的使用功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至少红白喜事分开在不同的祠堂进行。丧事原则上在最低一级祠堂办理,有其他祠堂时,不得在总祠办理丧事。结婚、高就、做寿、添丁、上梁等喜事,原则上也在最低一级祠堂办理,但当事人有要求,愿意缴纳一定的祠堂管理费用,普请该祠堂所有族人,没有冲撞神灵或有碍族内事物,没有族人反对,经族老们同意,可以进入相应的祠堂办理。总谱、通谱修撰在总祠进行,派以下的堂谱、房谱等,在各自相应的祠堂进行,不得逾越。
祠堂的平面、立面建筑形式各异,有一进单厅式,一井两进式,两井三进式,三井三进式,庭院天井式,有门楼,无门楼,有参亭(抱厦),无参亭,祠中有庙,祠中无庙等样式均存在,但是,不论祠堂大小,样式如何,祠堂的最后均为享堂,按照宗祖、基祖、派祖、堂祖、房祖、支祖的顺序,左昭左穆的古制排放神祖位,享堂左右厢房存放祭器,祠堂头门按照左钟右鼓的规矩设有钟鼓。有些昭穆秩序清楚的祠堂,还固定了派、堂、房、支的祭祖位置,钓源的欧阳总祠就是这样。祠堂门前必设聚星池,一为风水,二称防火救止。有些祠堂门前设有照壁,并为取得功名的族人设立旗杆石,以资彰显并激励后辈。(高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