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原区文陂镇,距市中心城区28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环水抱,天然形胜,八卦巷通,水塘环绕,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367栋,且类型较全,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教堂、革命旧居旧址等独具特色。渼古村俨然是一座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江南古村,有着“文武合一,耕读合一,官商合一、红古合一,村镇合一”的独特魅力,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被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之一,2008年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等多项荣誉。
古村现有民居582栋,明清建筑367栋,600余户,2800多人,古祠堂5座,家祠若干,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3座,古街道900余米。
古村看点:
宗祠文化:宗祠是渼陂古村全村建筑的精华所在,分为总祠、房祠、家祠。祠中蕴含深邃的儒家思想,有众多的传世家训,精美雕刻。其形态特点:1、宽敞高大,巍峨壮观。渼陂梁氏总祠永慕堂为上,中、下堂中带而大在井的三进式建筑,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顶覆玻璃瓦,金光闪闪。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2、抬梁物架,用料粗硕。其中堂(或上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构架不同,宗祠的中堂(二者为上堂),多为抬梁式构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3、工艺精湛,装饰华丽。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师、门簪、柱础,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驼峰,皆为精美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绘,檐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间均有藻井彩画。4、悬匾镌联,品味较高。家祠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门匾等红石质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前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其中多为嵌字联。
民居文化:渼陂现有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少量的现代建筑也分布在村庄的东南西北为方位周围。古民居相对集中,便于保护和展示,渼陂古村民居为典型的赣式建筑,青砖灰风,庄重典雅,俭朴实用是其总体风格,但又有着鲜明的特点,1、用料考究,牢固耐用。2、门楣前厅,重点装饰3、经济实用、突破成规。4、平面布局、较为简洁。
书院文化:渼陂祖先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较多的书院,如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均为清代建筑,从平面布置和立面构架看,书字主体建筑与民居差别不大。明新书院和振翰学舍为后金柱间增立宝璧树的五树三间建筑,与普通居民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建筑之外,还附有作为学舍的附属建筑,振翰学舍为“三义”家族兴造,明新书院为四大家族共建,敬德书院为“达亿”家族所建,规模较大,为前置小院的上下堂式建筑,两堂之间有“凹”字形的天井。
红色文化:1930年,着名“二七”会议在渼陂召开,并在会上作出了攻打吉安的决策。着名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就是毛泽东在这时期写下的。如今,渼陂古村仍然保留着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其中1处省级和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旧居旧址本身就是文物价值甚高的清代古建筑,如梁氏宗祠的永慕堂为红四军总部旧址,节寿堂曾为红军医院,万寿宫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敬德书院为苏维埃政府总工会旧址,司马第即为罗炳辉旧址,义仓曾为列宁小学,“名教乐地”居为毛泽东旧居,“光接斗牛”居为毛泽东、贺子珍旧居。此外,村中还有朱德旧居,彭德怀、黄公略旧居,曾山、毛泽潭旧居,“二七”会议旧址,梁兴初旧居,梁必业旧居等,古村有红军标语180多条,大多是当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渼陂古村还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他们是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
商业文化:在渼陂古街,现存店铺108家,夹街对峙,麻石铺路,皆为晚清民国建筑,较之民居和祠堂,店铺建筑更为突出其实用功能,而不事雕饰,除少数外,绝大多数店铺的平面为纵向长方形,面宽6-10米不等,两山墙砖彻,硬出式,前有一、二级台阶和深不及1米的门廊,前墙为板壁,中壁双开门,板壁通常为可自由装饰的“响板”。通进深一般超过10来,中间横向有隔断,前为店面,后为仓库或作坊,古街北侧店铺后门临江(富水河)便于货船停靠,也有主体建筑后另建立供货船装卸货物的仓储屋。
民俗文化:“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百年来,村民们在农耕劳作之余,对迎节贺岁,婚育繁衍等者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富有当地色彩的民俗文化。娱乐游艺是渼陂民俗的一个亮点,渼陂的元宵与众不同,有正月十十五“上元宵”和二月初一“下元宵”之分。下元宵,是渼陂人真正的节日。全村要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游彩擎、踩高跷、走旱船、扭身歌等各种活动。当天所有表演人员按活动项目依次排好长队,选准吉时出发,在全村主要街巷一边游行一边表演。百余人的龙灯队,81节长的龙灯,颜色各异的彩旗,“唐僧”、“济公”、“黛玉”等不同的戏剧人物悉数登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万寿宫”遗址是当年娱乐游艺的最佳注解。这里有小摊百货和风味小吃,还常有戏班登台助兴。
生态文化:渼陂村北为富水河,渼水发源于村南泰和县紫瑶山,上村南往西往北,注入富水河,水质清澈。村内间次分布有28口水塘,大部分相通,部分淤塞,其中有13口水塘与渼陂相连。村四周树木阴翳,空气清新,大气质量优良。
宗教文化:渼陂祠堂气势恢宏,种类繁多,而且至今保存一座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小教堂,可以窥见一百多年前渼陂的繁华。
攻略
位置:位于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距市中心城区28公里。
交通:从市青原车站乘至新圩、富田、东固的班车可达,每20分钟一班。
门票:60元/人
开放时间:8:30—17:00
联系电话:0796—848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