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湘赣边顽强坚持革命斗争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于莲花县陇上改为中共湘赣特委。由谭余保、李国斌、颜富华、陈永辉、龙珍、朱水生、谭汤池、曾昭秋、贺光华、刘昔茂、林少甫、王止谷、李发姑(又名李珊)、徐联珍、顾正隆、陈珍嫒组成,谭余保为书记。特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分别由李国斌、陈永辉、李发姑担任部长。特委成立之初隶属中共中央分局,1938年1月隶属东南分局,8月改属中共江西省委领导。下辖吉安、茶(陵)攸(县)莲(花)、攸(县)醴(陵)萍(乡)三个中心县委和安福、永新、莲花等县委。1938年1月,吉安中心县委划归东南分局领导后,中共湘赣特委主要管辖范围有永新、安福、莲花、宁冈、攸县、茶陵、酃县、醴陵等地。
中共湘赣特委成立后,努力抓好恢复和发展党员、建立与健全党组织的工作。由于特委的主要领导人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都亲历了党内叛徒给革命带来的惨重损失,因此,在恢复和发展党员时,审查特别严格。这种作法,虽然确保了党员质量,但也因过分谨慎,出现不敢大胆发展的偏向。在特委所辖区域,除醴陵外,其他各县发展都较缓慢。为此,中共东南分局在1938年3月底给各省委、各特委的指示信中,认为湘赣特委“没有充分了解共产党力量愈广大,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抗战胜利更有把握”,“只注意专门恢复和审查旧关系,在脱离党的分子身上打圈子,不积极从新的抗战发展基础上去发展党”,“发展党只限于旧有地区内与周围狭小边境,不敢大胆深入到大圾、城市中去进行党的工作”,只限于“工作团及县委少数人去发展党员,而没有依靠全党特别是支部去进行”。
中共湘赣特委在接到东南分局指示后,为了迅速改变新党员发展缓慢的局面,尽快调整好发展方向和工作方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先后发展了4592名党员,由原来的发展“缓慢”一跃为全省第三名。永新县的恢复和发展工作最为出色。中共永新临时县委在特委委员曾昭秋等指导帮助下,很快在南乡恢复21个党支部,发展党员200多名;在西乡恢复四个支部,同时成立中共潞江区委:在北乡和东乡,先后恢复发展130余名党员,建立近20个党支部和一个区委会。临时县委也根据特委的决定改为永新县委。此后,永新的党组织有了更大的发展。据统计,仅黄灌区委就在此间建立了26个支部,发展新党员120余名。为了恢复重建中共安福县委,1938年初,湘赣特委以黄岗留守处的名义,派李发姑、贺斗生等人组成白区工作团,分赴到东乡的大分,西乡的洋溪、田里、南山、七都等地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和建立党组织。3月,中共安福县委在安福南山成立。仅上半年,安福县委就建立了宜南、田里、石劳、南山和安吉五个区委。
湘赣特委除了做好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工作,还指导各地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阶级觉悟,增强党员的民族意识。1938年6月,中共永新县委在湘赣特委的领导下,由特委委员曾昭秋、龙珍和县委书记刘一灿主持,在九陇山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以及朱德的《红军是怎样改编为八路军的》、《抗日是第一等任务》等文件。党训班结束时,县委特别强调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破坏抗战的言行坚决斗争,达到从斗争中求团结的目的。
由于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这时湘赣特委下属组织有永新、莲花、安福三个县委和攸醴萍、茶攸莲两个中心县委。经常活动的区域有安福的安吉区、城关区、严田区、宜南区,莲花的南村区、长埠区、瑶坊区、珊田区,永新的铁镜:山、九陇山,茶陵的八团山和攸醴萍边区。
1939年3月,南昌、新建沦陷,江西省先后有10个县市被日军占领。、国民党顽固派却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反共方面,政治形势越来越紧张。为此,中共江西省委向湘赣特委发出“以巩固为中心”和“隐蔽精于,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要求特委暂停党的大发展并进行整顿巩固,同时要求党的组织和新四军留守机构分开,让其中的部分干部转入更隐蔽状态。特委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经过整顿,到1939年底,湘赣特委组织系统内的党员减至4000余人,有1个中心县委(攸醴萍中心县委)和茶陵、攸县、醴陵、永新、莲花、安福6个县委,以及宁冈、酃县两个区委(隶属永新县委)。
中共湘赣特委是湘赣边党组织根据抗日形势及抗日大局的发展变化和斗争需要而成立的,它标志着湘赣边界党组织的革命任务已发生战略性转移,即从“国共斗争”转到“国共合作”的抗日新局面。中共湘赣特委成立,加强、健全、恢复、发展了湘赣边党组织的建设,提升了我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威望与威信,广泛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政策以及抗日主张,有力促进了江西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