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首页 >> 新闻信息 >> 农业科技 >> 文章内容

        稻瘟病常见的几种症状

        [日期:]   来源:青原区农业局  作者:罗文   阅读:[字体: ]

        ​  一、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晚稻秧田播种带菌谷种时常有发生。秧苗变褐,卷缩枯死,病苗表面常生绿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二、叶瘟:常发生于秧苗4叶期以后及本田期稻叶上。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形成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不同类型的病斑。

          1、慢性型:纺锤形或梭形,主要特征是“三部一线”。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绿色霉层。病重时叶片枯死,远看似火烧状。

          急性型: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两面生大量灰绿色霉层。常见于感病品种,适温高湿,偏施N肥,稻株嫩绿的叶片上。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如天气转晴,或植株抗病性提高或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可转变为慢性型。

          白点型:白色圆形小点,约跨2-4条叶脉,斑上一般不产生孢子,嫩叶感病后遇上高温干燥天气,经强光照射或土壤缺水时发生。若遇上适温、高湿天气,则迅速转变为急性型,若条件不适则转变为慢性型。

          褐点型:呈褐色点状病斑,局限在叶脉间,有时病斑边缘呈黄色晕圈,斑上不产生孢子,褐点型多见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叶枕瘟:是叶舌、叶耳及叶环发病的总称。病部初期呈污绿色,扩展后成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的斑块,常引起叶片早枯或折断,特别是剑叶叶枕发病,常引起穗颈瘟的严重发生。

          节瘟:病节变黑色,后期凹陷或病节组织糜烂折断,造成植株枯死。如在节部一侧发生,茎秆成弯曲状,影响养分及水分输送,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或成秕谷。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主轴及枝梗上,尤以破口至齐穗后5天最易感病。病部褐色,长可达数厘米,早期发病易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籽粒不饱满。病穗易从病部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灰绿色霉体。

          谷粒瘟:病斑以乳熟期最明显,谷粒硕壳上生成不规则形的深褐色病斑,中间灰白色,影响籽粒色泽,严重时造成空秕。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